题目
试述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 10 分)
试述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 10 分)
题目解答
答案
答:药理作用: ( 4分)(1)抗炎:非特异性,强,各种原因所致炎症反应均有效。急性炎症:抑制渗出和细胞浸润,显著减弱或消除炎症部位的红、肿、热、痛等症状,改善全身状况。慢性炎症: 抑制毛细管和成纤维 C增生;延缓肉芽组织的形成,防止粘连和瘢痕形成,减轻后遗症。(2)抗免疫(抗过敏) :作用于免疫过程中多个环节:小剂量抑制细胞免疫;大剂量干扰体液免疫;(3)抗毒素 : 提高机体对内毒素的耐受力,对抗内毒素,对外毒素无作用;退热,缓解毒血症症状(高热、乏力、食欲减退) 。(4)抗休克作用(超大剂量) :稳定溶酶体膜,减少心肌抑制因子( MDF )形成,防止 MDF 引起的心肌收缩力减弱和内脏血管收缩;↑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和冠脉血流量;↓血管对某些缩血管物质的敏感性,解除血管的痉挛,改善微循环;使血管张力增加,血压升高;抗毒、抗炎、免疫抑制(5)影响代谢:升高血糖、促进糖原形成;增加 Pr分解、抑制合成;促脂肪分解;长期使用致水、钠潴留而引起水肿,骨质疏松。( 6)其他影响:血液成分:中性粒细胞↑(但功能下降) , RBC ↑ , Hb ↑ ,纤维蛋白原的浓度↑ ,血小板↑(缩短凝血时间) ,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中枢作用: C、 N、C兴奋性↑:产生欣块、失眠、激动等,大剂量致惊厥;消化系统:↑胃酸、胃蛋白酶分泌,促进食欲和消化,但大剂量诱发或加重溃疡。临床应用: ( 2分)( 1)局部应用:眼科炎症;皮肤过敏性炎症;关节炎疾患;腱鞘炎;过敏性支气管炎( 2)抗休克:内毒素性:足量有效抗菌药合用。( 3)预防炎症和手术后遗症( 4) 严重急性感染: 严重感染伴有明显毒血症状者, 如中毒性菌痢, 中毒性肺炎,重症伤寒,败血症等。 先用足量有效的抗菌药,后用激素。 一般病毒感染不用,如带状疱疹。( 5)自身免疫性疾病:采取综合疗法( 6)过敏性疾病:一般采用抗组胺药和拟肾上腺素药。对危重病例或其他药物无效时作为辅助治疗不良反应:长期大量应用引起的不良反应: ( 2分)( 1)医源性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库欣综合征) :长期应用引起的物质代谢及水盐代谢紊乱(皮肤变薄、肌肉萎缩、向心性肥胖)( 2)诱发及加重感染:对感染易感性增高( 3)诱发或加重胃溃疡(使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增加,阻碍组织修复)停药反应: ( 1)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是由于大剂量 GCS反馈抑制 ACTH 分泌,导致肾上腺皮质萎缩和功能不全; ( 2)反跳现象:指症状控制后,减量太快或突然停药而出现的原有症状的迅速出现或加重。注意事项: ( 2分)( 1)根据药物药理作用特点合理使用药物,防止滥用,避免产生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2)禁用于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糖尿病、骨软症、骨折治疗期、角膜溃疡、创伤修复期、等,不得用于疫苗接种期、妊娠期;皮质功能亢进症禁用( 3)治疗严重感染性疾病时,必须与足量有效的抗菌药物配合使用;4)4) 能抑制变态反应, 对代谢和血细胞有较大影响, 故在用药期间可影响实验室诊断,应予注意;( 5)不能长时间使用,停药要慢慢减量。5)试述抗菌药物的五类作用机制并各举 2 种以上药物。 ( 10 分)答:药物作用于菌体物质代谢的不同环节,破坏菌体结构,干扰其功能而发挥抗菌作用。 ( 1)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β -内酰胺类、万古霉素和杆菌肽等。 ( 2)损伤细菌细胞膜,破坏其屏障作用:多粘菌素 B 和 E、两性霉素 B、制霉菌素等。 ( 3)影响细菌的蛋白质的合成,使细菌丧失生长繁殖的物质基础:氯霉素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和氨基糖苷类等。 ( 4)影响核酸的代谢,阻碍遗传信息的复制:利福平、灰黄霉素和喹诺酮类等。 ( 5)抑制细菌叶酸代谢 : 磺胺类药、 TMP、对氨基水杨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