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患者女性,22岁。哮喘发作,痰栓阻塞细支气管,大量脓痰不易咳出,心悸乏力,表情淡漠,嗜睡。首要的护理措施为()A. 高压氧治疗B. 鼻导管低浓度、低流量吸氧C. 体位引流D. 机械吸痰E. 湿化呼吸道
患者女性,22岁。哮喘发作,痰栓阻塞细支气管,大量脓痰不易咳出,心悸乏力,表情淡漠,嗜睡。首要的护理措施为()
A. 高压氧治疗
B. 鼻导管低浓度、低流量吸氧
C. 体位引流
D. 机械吸痰
E. 湿化呼吸道
题目解答
答案
E. 湿化呼吸道
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哮喘急性发作时的护理措施选择,重点在于识别患者当前最紧迫的护理问题并采取针对性干预。
解题核心:
- 关键症状分析:患者因痰栓阻塞导致排痰困难,出现低氧血症(心悸、乏力)和二氧化碳潴留(表情淡漠、嗜睡)。
- 核心矛盾:黏稠痰液难以排出是当前最主要的病理生理障碍,需优先解决气道阻塞问题。
- 选项对比:湿化呼吸道可稀释痰液,为后续排痰创造条件,是基础且关键的处理措施。
选项解析:
- A. 高压氧治疗:需专业设备,属于较高级支持措施,非紧急情况下非首要选择。
- B. 鼻导管低浓度吸氧:适用于慢性缺氧患者,但哮喘患者通常需较高氧浓度改善急性低氧血症。
- C. 体位引流:需患者配合且体力较好,但患者已出现嗜睡、乏力,难以有效配合。
- D. 机械吸痰:直接清除痰液,但若痰液黏稠,吸痰效果差,且可能损伤气道黏膜。
- E. 湿化呼吸道:通过稀释痰液降低黏稠度,为后续排痰创造条件,是解决气道阻塞的基础性措施。
逻辑链条:
- 明确主要矛盾:痰栓阻塞→排痰困难→气体交换障碍。
- 选择最直接干预:湿化→稀释痰液→改善排痰条件→缓解气道阻塞。
- 后续衔接:湿化后配合拍背、体位引流或吸痰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