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1变质岩所特有的矿物包括( )。B.蛇纹石D.滑石E.绿泥石2地基可视为没有侧向变形的情形包括( )。A. 基础底面下可压缩土层的厚度小于或等于基础宽度的1/2的薄压缩层地基 B. 大范围地下水位下降 C. 地面大面积堆载 D. 3以下有关桩在平面上的布置,其中正确的有( )。 E. 桩的间距可以不等。 F. 为了使桩基中各桩受力比较均匀,群桩横截面的重心应与荷载合力的作用点重合或接近。 G. 在有门洞的墙下布桩应将桩设置在门洞的两侧。 尽量采用桩数少而桩长较大的桩基。 桩在平面上可以布置成方形、矩形或三角形网格的形式。 4如果土体的内摩擦角大于0,当地基中某点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时,( )。 刚好产生的破裂面与大主应力作用面的夹角大于45度 仅有两个面上的剪应力与其上的抗剪强度相等 该点的莫尔应力圆与抗剪强度包线相切 5工程地质勘察的阶段包括()。 可行性研究勘察 详细勘察 初步勘察 6潜水的特点包括()。 具有自由水面,为无压水 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地表水等。 随季节不同而明显变化 分布区与补给区基本一致 埋藏于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 B50007推荐的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的方法的论述,其中正确的有()。 按天然土层界面分层。 引入了沉降计算经验系数。 实质上为分层总和法的一种简化形式。 在沉降计算深度范围内存在基岩时,地基沉降计算深度可取至基岩表面。 采用了平均附加应力面积的概念。 8土中渗流时的水头一般包括()。 位置水头 压力水头 9地基发生刺入剪切破坏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 地基中不出现明显的连续滑动面 p-s曲线无明显拐点 基础四周地面不隆起 10详勘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 查明建筑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 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 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场地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 对需进行沉降计算的建筑物,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预测建筑物的变形特性。 不固结不排水剪 固结排水剪 固结不排水剪 12需要进行地基变形验算的情况包括( )。 设计等级为丙级、地基承载力小于130kPa,且体型复杂的建筑 设计等级为丙级、地基内有厚度较大或厚薄不均的填土,其自重固结未完成时 设计等级为丙级、相邻建筑过近,可能发生倾斜时 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建筑物 设计等级为丙级、基础周围有较大地面堆载或相邻基础荷载差异较大,可能引起地基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 13摩擦型桩包括( )。 端承摩擦桩 摩擦桩 14计算地基附加应力时的基本假定包括( )。 地基土是线弹性材料 地基土是均匀的 地基土为各向同性材料 水平方向和深度方向都无限大 Pa的方形基础,以下论述正确的有( )。 收藏 基底中心点下深度为1.5m处的附加应力约为70kPa. 基底中心点下深度为0处的附加应力约为100kPa. 基础角点下深度为3m处的附加应力约为17.5kPa. 基础角点下深度为0处的附加应力约为25kPa. 16淤泥的特点包括()。 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 压缩性高而强度低,且结构性强 在静水或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并经生物化学作用形成。 天然孔隙比大于1.5 17抗剪强度指标选择的原则是( )。 如果施工速度很慢,而地基土的透水性较大且排水条件较佳时,可选用CD试验的结果。 如果建筑物竣工很久,然后又突然加载时,可选用CU试验的结果。 如果施工进度快,而地基土的透水性低且排水不良,可选用UU试验的结果 18土的三相比例指标中,通过土工试验直接测定的有( )。 含水量 土粒相对密度 密度 B50007要求,地基基础设计时,所采用的荷载效应最不利组合与相应的抗力限值的规定包括( )。 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面积时,传至基础地面上的荷载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相应的抗力应采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计算地基变形时,传至基础底面上的荷载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不应计入风荷载和地震荷载,相应的限值应为地基变形允许值 验算基础裂缝宽度时,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 计算挡土墙土压力、地基稳定或滑坡时,荷载效应应按承载力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但其分项系数均为1.0 在确定基础内力时,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效应组合和相应的基底反力,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采用相应的分项系数 20可以取得不扰动土样的勘探方法有( ) 利用回转式钻机进行钻探 坑探 21选择基础埋置深度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 )。 地下水条件 土的冻胀影响 建筑的使用功能和用途 土层的性质与分布 场地环境条件 22影响均质粘性简单土坡稳定性的参数有( )。 粘聚力 坡高 内摩擦角 重度 坡脚 23承压水的特点包括()。 承受静水压力 基坑开挖过深,可能造成基坑突涌 受分布区气候影响很小 分布区和补给区往往不一致 存在于两个稳定的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 24下列有关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的论述,正确的有( )。 对建筑场地的稳定性进行研究是工程地质调查和测绘的重点。 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应收集、研究已有的地质资料,进行现场踏勘。 测绘与调查的范围,应包括场地及其附近与研究内容有关的地段。 在初勘阶段,当地质条件比较复杂时,应继续进行工程地质测绘。 在详勘阶段,仅在初勘测绘的基础上,对某些专门问题作必要的补充。 25当挡土墙的抗倾覆安全系数不满足要求时,可采用的处理措施有( )。 墙背做成仰斜 伸长墙趾 提高前后填土质量 增大挡土墙断面尺寸 26计算地基极限承载力时,太沙基的基本假定包括( )。 地基土是均质的 基础底面以下存在一个弹性压密区 基础底面完全粗糙 基础两侧基底以上的土重被均布超载代替 I级的土试样可用来进行的试验包括()。 密度 含水量 强度试验 土类定名 固结试验 28下列属于挤土桩的有( )。 锤击贯入的下端封闭的管桩 锤击实心预制桩 振动沉管灌注桩 29产生流土的条件包括( )。 动水力大于等于土的有效重度 水力坡降大于等于临界水力坡降 渗流自下而上 30随着饱和土的渗透固结,( )。 有效应力不断增长 孔隙水压力逐渐消散 抗剪强度不断增长 31根据饱和土的有效应力原理,则( ) 粒间应力可引起土体产生体积变化。 有效应力是影响土体强度的重要因素。 饱和土中的总应力等于有效应力和孔隙水压力之和。 孔隙水压力不会使土体产生体积变形 32下列有关作用于挡土墙上的土压力的论述,其中正确的有( )。 静止土压力对应于填土的弹性平衡状态 产生被动土压力所需要的挡土墙位移量远大于产生主动土压力的所需要的挡土墙位移量 在其它条件相同时,主动土压力小于静止土压力,而静止土压力小于被动土压力 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对应于填土的极限平衡状态 挡土墙静止不动时作用于其上的土压力为静止土压力 33当挡土墙的抗滑移安全系数不满足要求时,可采用的措施有( )。 增大挡土墙断面尺寸 墙底做成逆坡 墙基底面做成砂、石垫层,增大墙底的摩擦系数 采取能较小主动土压力的措施 34换填垫层的作用有( )。 提高地基持力层承载力 减小基础的沉降量 砂石垫层可以防止冻胀和消除膨胀土地基的胀缩作用 加速地基的排水固结 灰土垫层可消除黄土地基的湿陷性 35超固结土的特征有( )。 超固结比大于1。 静止侧压力系数往往较大,可大于1。 与正常固结土相比,超固结土的强度较高,压缩性较低。 前期固结压力大于现有自重应力。 36在一维固结过程中,下列有关土层厚度与排水条件对固结时间影响的论述正确的有( )。 对同一地基,要达到相同的固结度,双面排水所需的时间仅为单面排水的1/4。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两个土质相同而厚度不等的土层达到相同固结度时,其时间因数相等 37常用的勘探方法有( )。 触探 钻探 坑探 38下列基础形式中,一般可视作浅基础的有( )。 柱下独立基础 筏型基础 墙下条形基础 39单项工程的勘察报告书一般应包括( )。 任务要求和工程概况 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和腐蚀性以及土层的冻结深度 场地的地层分布、岩石和土的均匀性、物理力学性质、地基承载力和其他设计计算指标 场地位置、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不良地质现象及地震基本烈度 对建筑场地及地基进行综合的工程地质评价,对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结论,提出有关地基基础方案的结论 40当内摩擦角大于0时,增大基础宽度,则( )
多选题
1变质岩所特有的矿物包括( )。
B.蛇纹石
D.滑石
E.绿泥石
2地基可视为没有侧向变形的情形包括( )。
A. 基础底面下可压缩土层的厚度小于或等于基础宽度的1/2的薄压缩层地基B. 大范围地下水位下降
C. 地面大面积堆载
D. 3以下有关桩在平面上的布置,其中正确的有( )。
E. 桩的间距可以不等。
F. 为了使桩基中各桩受力比较均匀,群桩横截面的重心应与荷载合力的作用点重合或接近。
G. 在有门洞的墙下布桩应将桩设置在门洞的两侧。
尽量采用桩数少而桩长较大的桩基。
桩在平面上可以布置成方形、矩形或三角形网格的形式。
4如果土体的内摩擦角大于0,当地基中某点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时,( )。
刚好产生的破裂面与大主应力作用面的夹角大于45度
仅有两个面上的剪应力与其上的抗剪强度相等
该点的莫尔应力圆与抗剪强度包线相切
5工程地质勘察的阶段包括()。
可行性研究勘察
详细勘察
初步勘察
6潜水的特点包括()。
具有自由水面,为无压水
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地表水等。
随季节不同而明显变化
分布区与补给区基本一致
埋藏于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
B50007推荐的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的方法的论述,其中正确的有()。
按天然土层界面分层。
引入了沉降计算经验系数。
实质上为分层总和法的一种简化形式。
在沉降计算深度范围内存在基岩时,地基沉降计算深度可取至基岩表面。
采用了平均附加应力面积的概念。
8土中渗流时的水头一般包括()。
位置水头
压力水头
9地基发生刺入剪切破坏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
地基中不出现明显的连续滑动面
p-s曲线无明显拐点
基础四周地面不隆起
10详勘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
查明建筑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
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
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场地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
对需进行沉降计算的建筑物,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预测建筑物的变形特性。
不固结不排水剪
固结排水剪
固结不排水剪
12需要进行地基变形验算的情况包括( )。
设计等级为丙级、地基承载力小于130kPa,且体型复杂的建筑
设计等级为丙级、地基内有厚度较大或厚薄不均的填土,其自重固结未完成时
设计等级为丙级、相邻建筑过近,可能发生倾斜时
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建筑物
设计等级为丙级、基础周围有较大地面堆载或相邻基础荷载差异较大,可能引起地基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
13摩擦型桩包括( )。
端承摩擦桩
摩擦桩
14计算地基附加应力时的基本假定包括( )。
地基土是线弹性材料
地基土是均匀的
地基土为各向同性材料
水平方向和深度方向都无限大
Pa的方形基础,以下论述正确的有( )。
收藏
基底中心点下深度为1.5m处的附加应力约为70kPa.
基底中心点下深度为0处的附加应力约为100kPa.
基础角点下深度为3m处的附加应力约为17.5kPa.
基础角点下深度为0处的附加应力约为25kPa.
16淤泥的特点包括()。
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
压缩性高而强度低,且结构性强
在静水或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并经生物化学作用形成。
天然孔隙比大于1.5
17抗剪强度指标选择的原则是( )。
如果施工速度很慢,而地基土的透水性较大且排水条件较佳时,可选用CD试验的结果。
如果建筑物竣工很久,然后又突然加载时,可选用CU试验的结果。
如果施工进度快,而地基土的透水性低且排水不良,可选用UU试验的结果
18土的三相比例指标中,通过土工试验直接测定的有( )。
含水量
土粒相对密度
密度
B50007要求,地基基础设计时,所采用的荷载效应最不利组合与相应的抗力限值的规定包括( )。
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面积时,传至基础地面上的荷载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相应的抗力应采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计算地基变形时,传至基础底面上的荷载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不应计入风荷载和地震荷载,相应的限值应为地基变形允许值
验算基础裂缝宽度时,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
计算挡土墙土压力、地基稳定或滑坡时,荷载效应应按承载力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但其分项系数均为1.0
在确定基础内力时,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效应组合和相应的基底反力,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采用相应的分项系数
20可以取得不扰动土样的勘探方法有( )
利用回转式钻机进行钻探
坑探
21选择基础埋置深度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 )。
地下水条件
土的冻胀影响
建筑的使用功能和用途
土层的性质与分布
场地环境条件
22影响均质粘性简单土坡稳定性的参数有( )。
粘聚力
坡高
内摩擦角
重度
坡脚
23承压水的特点包括()。
承受静水压力
基坑开挖过深,可能造成基坑突涌
受分布区气候影响很小
分布区和补给区往往不一致
存在于两个稳定的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
24下列有关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的论述,正确的有( )。
对建筑场地的稳定性进行研究是工程地质调查和测绘的重点。
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应收集、研究已有的地质资料,进行现场踏勘。
测绘与调查的范围,应包括场地及其附近与研究内容有关的地段。
在初勘阶段,当地质条件比较复杂时,应继续进行工程地质测绘。
在详勘阶段,仅在初勘测绘的基础上,对某些专门问题作必要的补充。
25当挡土墙的抗倾覆安全系数不满足要求时,可采用的处理措施有( )。
墙背做成仰斜
伸长墙趾
提高前后填土质量
增大挡土墙断面尺寸
26计算地基极限承载力时,太沙基的基本假定包括( )。
地基土是均质的
基础底面以下存在一个弹性压密区
基础底面完全粗糙
基础两侧基底以上的土重被均布超载代替
I级的土试样可用来进行的试验包括()。
密度
含水量
强度试验
土类定名
固结试验
28下列属于挤土桩的有( )。
锤击贯入的下端封闭的管桩
锤击实心预制桩
振动沉管灌注桩
29产生流土的条件包括( )。
动水力大于等于土的有效重度
水力坡降大于等于临界水力坡降
渗流自下而上
30随着饱和土的渗透固结,( )。
有效应力不断增长
孔隙水压力逐渐消散
抗剪强度不断增长
31根据饱和土的有效应力原理,则( )
粒间应力可引起土体产生体积变化。
有效应力是影响土体强度的重要因素。
饱和土中的总应力等于有效应力和孔隙水压力之和。
孔隙水压力不会使土体产生体积变形
32下列有关作用于挡土墙上的土压力的论述,其中正确的有( )。
静止土压力对应于填土的弹性平衡状态
产生被动土压力所需要的挡土墙位移量远大于产生主动土压力的所需要的挡土墙位移量
在其它条件相同时,主动土压力小于静止土压力,而静止土压力小于被动土压力
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对应于填土的极限平衡状态
挡土墙静止不动时作用于其上的土压力为静止土压力
33当挡土墙的抗滑移安全系数不满足要求时,可采用的措施有( )。
增大挡土墙断面尺寸
墙底做成逆坡
墙基底面做成砂、石垫层,增大墙底的摩擦系数
采取能较小主动土压力的措施
34换填垫层的作用有( )。
提高地基持力层承载力
减小基础的沉降量
砂石垫层可以防止冻胀和消除膨胀土地基的胀缩作用
加速地基的排水固结
灰土垫层可消除黄土地基的湿陷性
35超固结土的特征有( )。
超固结比大于1。
静止侧压力系数往往较大,可大于1。
与正常固结土相比,超固结土的强度较高,压缩性较低。
前期固结压力大于现有自重应力。
36在一维固结过程中,下列有关土层厚度与排水条件对固结时间影响的论述正确的有( )。
对同一地基,要达到相同的固结度,双面排水所需的时间仅为单面排水的1/4。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两个土质相同而厚度不等的土层达到相同固结度时,其时间因数相等
37常用的勘探方法有( )。
触探
钻探
坑探
38下列基础形式中,一般可视作浅基础的有( )。
柱下独立基础
筏型基础
墙下条形基础
39单项工程的勘察报告书一般应包括( )。
任务要求和工程概况
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和腐蚀性以及土层的冻结深度
场地的地层分布、岩石和土的均匀性、物理力学性质、地基承载力和其他设计计算指标
场地位置、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不良地质现象及地震基本烈度
对建筑场地及地基进行综合的工程地质评价,对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结论,提出有关地基基础方案的结论
40当内摩擦角大于0时,增大基础宽度,则( )
题目解答
答案
A. 基础底面下可压缩土层的厚度小于或等于基础宽度的 1/2 的薄压缩层地基 C. 大范围地下水位下降 E. 地面大面积堆载 3 以下有关桩在平面上的布置,其中正确的有( )。 A. 桩的间距可以不等。 B. 为了使桩基中各桩受力比较均匀,群桩横截面的重心应与荷载合力的作用点重合或接近。 C. 在有门洞的墙下布桩应将桩设置在门洞的两侧。 D. 尽量采用桩数少而桩长较大的桩基。 E. 桩在平面上可以布置成方形、矩形或三角形网格的形式。 4 A. 刚好产生的破裂面与大主应力作用面的夹角大于 45 度 B. 仅有两个面上的剪应力与其上的抗剪强度相等 C. 该点的莫尔应力圆与抗剪强度包线相切 5 A. 可行性研究勘察 B. 详细勘察 C. 初步勘察 6 潜水的特点包括()。 A. 具有自由水面,为无压水 B. 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地表水等。 C. 随季节不同而明显变化 D. 分布区与补给区基本一致 E. 埋藏于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 7 下列有关《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 推荐的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的方法的论述,其中正确的有()。 A. 按天然土层界面分层。 B. 引入了沉降计算经验系数。 C. 实质上为分层总和法的一种简化形式。 D. 在沉降计算深度范围内存在基岩时,地基沉降计算深度可取至基岩表面。 E. 采用了平均附加应力面积的概念。 8 土中渗流时的水头一般包括()。 A. 位置水头 E. 压力水头 9 地基发生刺入剪切破坏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有( ) B. 地基中不出现明显的连续滑动面 C. p-s 曲线无明显拐点 D. 基础四周地面不隆起 10 A. 查明建筑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 B. 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 C. 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场地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 D. 对需进行沉降计算的建筑物,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预测建筑物的变形特性。 11 按剪切前的固结程度、剪切时的排水条件及加荷速率,把三轴压缩试验分为( )等几种试验方法。 B. 不固结不排水剪 C. 固结排水剪 E. 固结不排水剪 12 需要进行地基变形验算的情况包括( )。 A. 设计等级为丙级、地基承载力小于 130kPa ,且体型复杂的建筑 B. 设计等级为丙级、地基内有厚度较大或厚薄不均的填土,其自重固结未完成时 C. 设计等级为丙级、相邻建筑过近,可能发生倾斜时 D. 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建筑物 E. 设计等级为丙级、基础周围有较大地面堆载或相邻基础荷载差异较大,可能引起地基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 13 摩擦型桩包括( )。 A. 端承摩擦桩 E. 摩擦桩 14 计算地基附加应力时的基本假定包括( )。 A. 地基土是线弹性材料 B. 地基土是均匀的 C. 地基土为各向同性材料 D. 水平方向和深度方向都无限大 15 已知在 l/b = 1 和 z/b = 1 时,均布矩形荷载角点下的竖向附加应力系数为 0.175 ,那么对于边长为 3m 、基底附加压力为 100kPa 的方形基础,以下论述正确的有( )。 A. 基底中心点下深度为 1.5m 处的附加应力约为 70kPa. B. 基底中心点下深度为 0 处的附加应力约为 100kPa. C. 基础角点下深度为 3m 处的附加应力约为 17.5kPa. E. 基础角点下深度为 0 处的附加应力约为 25kPa. 16 淤泥的特点包括()。 A. 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 B. 压缩性高而强度低,且结构性强 C. 在静水或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并经生物化学作用形成。 E. 天然孔隙比大于 1.5 17 抗剪强度指标选择的原则是( )。 A. 如果施工速度很慢,而地基土的透水性较大且排水条件较佳时,可选用 CD 试验的结果。 B. 如果建筑物竣工很久,然后又突然加载时,可选用 CU 试验的结果。 D. 如果施工进度快,而地基土的透水性低且排水不良,可选用 UU 试验的结果 18 A. 含水量 C. 土粒相对密度 D. 密度 19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 要求,地基基础设计时,所采用的荷载效应最不利组合与相应的抗力限值的规定包括( )。 A. 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面积时,传至基础地面上的荷载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相应的抗力应采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B. 计算地基变形时,传至基础底面上的荷载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不应计入风荷载和地震荷载,相应的限值应为地基变形允许值 C. 验算基础裂缝宽度时,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 D. 计算挡土墙土压力、地基稳定或滑坡时,荷载效应应按承载力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但其分项系数均为 1.0 E. 在确定基础内力时,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效应组合和相应的基底反力,应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采用相应的分项系数 20 可以取得不扰动土样的勘探方法有( ) C. 利用回转式钻机进行钻探 E. 坑探 21 选择基础埋置深度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 )。 A. 地下水条件 B. 土的冻胀影响 C. 建筑的使用功能和用途 D. 土层的性质与分布 E. 场地环境条件 22 影响均质粘性简单土坡稳定性的参数有( )。 A. 粘聚力 B. 坡高 C. 内摩擦角 D. 重度 E. 坡脚 23 承压水的特点包括()。 A. 承受静水压力 B. 基坑开挖过深,可能造成基坑突涌 C. 受分布区气候影响很小 D. 分布区和补给区往往不一致 E. 存在于两个稳定的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 24 下列有关工程地质测绘与调查的论述,正确的有( )。 A. 对建筑场地的稳定性进行研究是工程地质调查和测绘的重点。 B. 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应收集、研究已有的地质资料,进行现场踏勘。 C. 测绘与调查的范围,应包括场地及其附近与研究内容有关的地段。 D. 在初勘阶段,当地质条件比较复杂时,应继续进行工程地质测绘。 E. 在详勘阶段,仅在初勘测绘的基础上,对某些专门问题作必要的补充。 25 当挡土墙的抗倾覆安全系数不满足要求时,可采用的处理措施有( )。 B. 墙背做成仰斜 C. 伸长墙趾 D. 提高前后填土质量 E. 增大挡土墙断面尺寸 26 计算地基极限承载力时,太沙基的基本假定包括( )。 A. 地基土是均质的 C. 基础底面以下存在一个弹性压密区 D. 基础底面完全粗糙 E. 基础两侧基底以上的土重被均布超载代替 27 质量级别为 I 级的土试样可用来进行的试验包括()。 A. 密度 B. 含水量 C. 强度试验 D. 土类定名 E. 固结试验 28 下列属于挤土桩的有( )。 B. 锤击贯入的下端封闭的管桩 D. 锤击实心预制桩 E. 振动沉管灌注桩 29 产生流土的条件包括( )。 A. 动水力大于等于土的有效重度 C. 水力坡降大于等于临界水力坡降 E. 渗流自下而上 30 随着饱和土的渗透固结,( )。 A. 有效应力不断增长 D. 孔隙水压力逐渐消散 E. 抗剪强度不断增长 31 根据饱和土的有效应力原理,则( ) B. 粒间应力可引起土体产生体积变化。 C. 有效应力是影响土体强度的重要因素。 D. 饱和土中的总应力等于有效应力和孔隙水压力之和。 E. 孔隙水压力不会使土体产生体积变形 32 下列有关作用于挡土墙上的土压力的论述,其中正确的有( )。 A. 静止土压力对应于填土的弹性平衡状态 B. 产生被动土压力所需要的挡土墙位移量远大于产生主动土压力的所需要的挡土墙位移量 C. 在其它条件相同时,主动土压力小于静止土压力,而静止土压力小于被动土压力 D. 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对应于填土的极限平衡状态 E. 挡土墙静止不动时作用于其上的土压力为静止土压力 33 A. 增大挡土墙断面尺寸 B. 墙底做成逆坡 C. 墙基底面做成砂、石垫层,增大墙底的摩擦系数 D. 采取能较小主动土压力的措施 34 换填垫层的作用有( )。 A. 提高地基持力层承载力 B. 减小基础的沉降量 C. 砂石垫层可以防止冻胀和消除膨胀土地基的胀缩作用 D. 加速地基的排水固结 E. 灰土垫层可消除黄土地基的湿陷性 35 超固结土的特征有( )。 B. 超固结比大于 1 。 C. 静止侧压力系数往往较大,可大于 1 。 D. 与正常固结土相比,超固结土的强度较高,压缩性较低。 E. 前期固结压力大于现有自重应力。 36 在一维固结过程中,下列有关土层厚度与排水条件对固结时间影响的论述正确的有( )。 A. 对同一地基,要达到相同的固结度,双面排水所需的时间仅为单面排水的 1/4 。 B.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两个土质相同而厚度不等的土层达到相同固结度时,其时间因数相等 37 常用的勘探方法有( )。 B. 触探 C. 钻探 E. 坑探 38 A. 柱下独立基础 B. 筏型基础 D. 墙下条形基础 39 单项工程的勘察报告书一般应包括( )。 A. 任务要求和工程概况 B. 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和腐蚀性以及土层的冻结深度 C. 场地的地层分布、岩石和土的均匀性、物理力学性质、地基承载力和其他设计计算指标 D. 场地位置、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不良地质现象及地震基本烈度 E. 对建筑场地及地基进行综合的工程地质评价,对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作出结论,提出有关地基基础方案的结论 40 当内摩擦角大于 0 时,增大基础宽度,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