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7. 在体谅模式中,使用上述情境问题,直接目的在于( ) A.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B. 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C. 培养学生对人际关系的敏感性D. 提高学生对行为后果的想象、理解和预测能力
7. 在体谅模式中,使用上述情境问题,直接目的在于( )
- A.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 B. 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 C. 培养学生对人际关系的敏感性
- D. 提高学生对行为后果的想象、理解和预测能力
题目解答
答案
C
解析
体谅模式由英国教育学家麦克费尔提出,其核心在于通过情境讨论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社交能力。该模式强调让学生站在他人角度思考,理解不同角色的情感和需求,而非单纯强调道德规则或行为后果。因此,使用情境问题的直接目的应聚焦于人际关系的敏感性,而非行为习惯、道德认识或后果预测。
选项辨析
- A. 培养行为习惯:体谅模式更关注情感理解而非行为规范,行为习惯的形成是间接结果。
- B. 提高道德认识:道德认识侧重对道德原则的理解,而体谅模式侧重情感体验。
- C. 培养人际关系敏感性:通过情境讨论,学生学会感知他人情绪,符合体谅模式的核心目标。
- D. 提高行为后果预测:体谅模式不以分析行为后果为主,而是强调共情和情感联结。
关键结论:体谅模式通过情境问题直接促进学生对他人情感的敏感性,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