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患者男,18岁。淋雨后感冒,1天后出现寒战、高热,痰液为铁锈色,诊断为肺炎链球菌肺炎,体温持续在39.0~39.5℃,患者的热型呈A、弛张热B、间歇热C、回归热D、稽留热E、波状热
患者男,18岁。淋雨后感冒,1天后出现寒战、高热,痰液为铁锈色,诊断为肺炎链球菌肺炎,体温持续在39.0~39.5℃,患者的热型呈
- A、弛张热
- B、间歇热
- C、回归热
- D、稽留热
- E、波状热
题目解答
答案
D
解析
步骤 1:理解热型的定义
热型是指体温在一定时间内变化的规律,不同的热型可以反映不同的疾病状态。常见的热型包括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回归热和波状热等。
步骤 2:分析题干信息
题干中提到患者体温持续在39.0~39.5℃,这表明患者的体温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没有明显的波动。
步骤 3:确定热型
根据题干信息,患者的体温持续在39.0~39.5℃,没有明显的波动,这符合稽留热的定义。稽留热是指体温持续在39~40℃,24小时内波动范围不超过1℃的热型。
热型是指体温在一定时间内变化的规律,不同的热型可以反映不同的疾病状态。常见的热型包括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回归热和波状热等。
步骤 2:分析题干信息
题干中提到患者体温持续在39.0~39.5℃,这表明患者的体温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没有明显的波动。
步骤 3:确定热型
根据题干信息,患者的体温持续在39.0~39.5℃,没有明显的波动,这符合稽留热的定义。稽留热是指体温持续在39~40℃,24小时内波动范围不超过1℃的热型。